• <tr id="qmwmq"><td id="qmwmq"></td></tr>
  • <strike id="qmwmq"></strike>
  • <strike id="qmwmq"></strike>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僑史刊物
    【分析探討】歐洲華文媒體的歷史發展與跨文化傳播
    2021年07月08日09:21  來源:中國僑聯

    一、問題的提出及相關研究

    歐洲華文媒體是世界華文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歐洲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文化在歐洲傳播的重要渠道,是溝通中歐的橋梁紐帶。歐洲華文媒體的歷史演進及其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目前,歐洲華文媒體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關于海外華文媒體中的歐洲部分研究。二是關于歐洲華僑華人社會中的華文媒體研究。三是關于歐洲華文媒體的專題研究。本文通過對歐洲華文媒體發展歷程的梳理,側重分析華文媒體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這種跨文化傳播不僅將中華文化傳播到當地華僑華人社會,而且是傳播到歐洲主流社會,從而推動歐洲對中國的認知,增進中外文化的了解、交流和互信。

    二、歐洲華文媒體的發展變遷

    從歐洲華文媒體150余年的發展歷史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866-1911年為開創階段,這一時期的華文報刊主要是為了東西方貿易、交流的需要而創辦的。但在由于讀者較少,華文報刊少,加上印刷質量不佳,影響不大。1912—1949年為初步發展階段,華人創辦報刊增多,這些報刊在溝通信息、增進華人對當地的了解、關注中國時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50—1978年為低潮階段,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國際冷戰及西方對中國的封鎖,中國的海外移民基本中止。直到20世紀60年代后期華文報刊才又開始重建。1979年后,歐洲華文媒體進入發展新階段。改革開放后,中國出現了“出國熱”,到歐洲發展的新移民大量增加,中文報紙紛紛搶灘歐洲,華人新移民也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

    進入21世紀,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傳統媒體面臨生存危機,媒體格局重新整合,這一階段華文媒體最大的變化是新媒體的發展。各類網站、網絡電視、“兩微一端”(微信、微博、手機移動客戶端)等因為其便捷性、可視性、生動性而受到熱捧。據統計,目前歐洲44個國家都有華文網站,共300余家。從信息發布來看,歐洲華文媒體中微信平臺最為穩定,并呈現出數量上的優勢。

    從歐洲華文媒體的整個發展歷程來看,可以歸納為五個特點:一是總體上坎坷發展、艱難前行,整體力量較弱。二是華文媒體的主要讀者是中國移民、留學生、當地華僑華人等,其影響局限于華人社區。三是華文媒體分化明顯。由于華人移民群體的政治取向不一,華文媒體也出現了多種傾向,但中性、友華者居多。四是新媒體發展迅速,多業態發展的華文媒體競爭激烈,媒體起落興衰成為普遍現象。五是歐洲華文媒體作為一種移民媒體,也是當地傳媒體系的一部分,并在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三、《歐洲時報》和德國華文媒體:文化傳播案例分析

    當前的歐洲華文媒體中,《歐洲時報》具有典型意義。《歐洲時報》于1983年創辦,總部在法國,是唯一一份全歐發行、門類齊全的華文報紙,也是最具影響力的華文報紙。報刊突出為華僑華人、留學生服務特色,設有中國20多個省市專版。該報有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善于利用互聯網平臺,從2010年起,該報把“兩微”建設擺在了突出位置。先后開通了“@歐洲時報”“@英倫圈”及“歐時代”等微博賬號,“歐洲時報內參”官微和“英倫圈(英國)”等公眾號45個。二是注重與主流媒體橫向合作,2013年即與《泰晤士報》合作推出4月中文版,次年與《英國電訊報》合作每周推出兩個中文版。三是向綜合文化媒體集團化發展,開展華文教育、文化交流、圖書出版、展覽演出等業務,已發展成為歐洲知名全媒體文化傳媒集團。四是多國發展戰略,從2011年起,該報陸續推出英國、中東歐、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9個國別地區版,也使之成為具有真正意義的歐洲大報。

    德國華文媒體一定程度上是歐洲華文媒體發展史的一個縮影。德國華文報刊發端在歐洲屬于較早的一批,當前,德國華文媒體的各種業態齊全。德國華文新媒體在歐洲處于領先行列,德國開元集團總裁周鴻圖認為,找準華人的需求定位,掌握新媒體技術是華文新媒體發展的關鍵。

    四、華文媒體與跨文化傳播

    華文媒體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功能在不斷提升。華文媒體的文化傳承意義,成為華僑華人、留學生的文化精神家園。華文報刊介紹中華文化、祖國特別是家鄉風貌,寄托了華僑華人對故鄉的思念,留住了他們的文化根脈。因此,華文媒體是海外中國移民把祖國的文化帶到世界各地,在華僑華人社區起到保持中華文化傳統、傳達祖國文化信息、凝聚社區族群的作用。

    華文媒體的跨文化傳播意義,成為華僑華人與當地主流、中國與當地社會溝通的橋梁。從實踐看,華文媒體在跨文化傳播中發揮作用主要有幾種形式:一是雙語傳播,即華文媒體在中文版之外開辟當地語種版面。二是合作傳播,通過與當地媒體、相關機構組織的合作,多形式把中國文化和發展情況介紹到歐洲。三是平臺傳播,通過搭建平臺、舉辦各類活動進行經貿文化交流。四是雙向傳播,華文媒體通過報道當地新聞、當地人士訪談、邀請當地專家撰稿等,讓華語讀者包括中國國內民眾對歐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華文媒體代表著中華文化話語權與軟實力。華文媒體的意義不僅在于華人社區,而且在于它是主流社會觀察華人社區的一個窗口。從這個意義上講,華文媒體的正向發展,無論對于華僑華人群體形象,還是對于中國國際形象的塑造,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華文媒體的重視本質上就是對文化話語權的重視,對華語群體的爭奪。華文媒體是世界中國形象、文化軟實力構建的重要內容。在中外溝通和合作中,文化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基礎。人類文明有其共通的價值,沒有優劣之分,應當美美與共。中國在今天的世界體系中并不擁有話語主導權,華文媒體是平衡國際輿論的重要力量,是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參與者。

    五、結語

    歐洲華文媒體的發展歷程,既是華僑華人在歐洲發展歷史的一個寫照。華文媒體的根脈在于中華文化。文化自信是華文媒體發展的基石。華文媒體是華僑華人的精神寄托和粘合劑,也是中歐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華文媒體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講取決于其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力量及其傳播能力。對華文媒體文化價值及在跨文化傳播中作用的重視,有利于華文媒體的未來發展,也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走向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選擇。應推動華文媒體加強文化傳播能力建設,進一步豐富并優化跨文化傳播平臺,推動雙語傳播、文化傳媒融合,更好地實現從移民媒體到當地媒體的轉變。

    (陳平,女,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遺產跨領域傳播、跨文化交流、文化遺產與創意設計等。本文摘編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21年第2期。)

    (責編:王燕華、劉婷婷)
    X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www.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av无码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青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1集|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人妖系列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精品国产91|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japanese乱人伦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