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年,麥瑋桐在英國伯明翰設計周發表演講。受訪者供圖
麥瑋桐來自廣東深圳,現在是一名定居在英國倫敦的自由插畫師。從童年時對繪畫的熱愛,到現在成為《哈利·波特魔法圖鑒》中唯一的華人插畫師,她的作品受到各地讀者關注。
一直以來,麥瑋桐始終以亞洲創作者的視角,向世界呈現著豐富多樣的中國和亞洲文化。
從小熱愛
小時候,麥瑋桐的課余生活幾乎都在少年宮度過。她嘗試過鋼琴、舞蹈、象棋、書法等課程,最終只對繪畫產生了持續的興趣。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位教學輕松、有耐心的美術老師,讓她在畫畫中找到了表達自我的方式。
初中時,由于父母工作的變動,麥瑋桐隨家人移居加拿大。雖然生活環境完全改變,但她沒有中斷對畫畫的堅持。高中時,她第一次接觸人體寫生課程,這種直接面對真實人體結構的創作方式,對她來說既陌生又吸引人,也拓寬了她對繪畫內容和方法的認識。
對繪畫的熱愛貫穿了她整個求學階段。申請大學時,她希望去歐洲感受當地的藝術氛圍,最終選擇就讀倫敦藝術大學。從預科到插畫本科,一路學習下來,她逐漸明確了自己想走插畫這條路。
身處藝術氛圍濃厚的歐洲,只要有時間,她便穿梭于各地城市參觀展覽,不論規模大小,只要能看到原作,都會前往一覽。“看展對我來說,不只是學技法,更是一種慢慢調整思路的過程。”她說。正是這些日積月累的觀展經歷,讓她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向。
2013年,國內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商業插畫需求上升。許多品牌希望找到有留學背景的年輕創作者,帶來更新穎的視覺語言。麥瑋桐也因此接觸不少項目。
“那段時間我參加了很多比賽,也拿了一些獎,慢慢地就有國內品牌來聯系我。”她回憶說。雖然是學生階段的項目,但這些經歷為她后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7年大學畢業后,麥瑋桐進入倫敦一家創意工作室實習。項目密集、節奏快速,她也在這一年里學會了如何與客戶溝通、參與團隊協作。但一年后,她還是決定離開。“我想要更多屬于自己的創作空間。”她說。
離開工作室后,她與英國一家老牌經紀公司簽約,開始以自由插畫師的身份接項目。現在的她依然堅持創作,也更注重在不同項目中找到適合的表達方式,不追求所謂的“風格標簽”,而是想做一些耐看、有想法的東西。
成長之路
成為自由插畫師后,麥瑋桐陸續接到了來自各類雜志和報刊的插畫邀約,作品數量穩步增長,也逐漸建立起個人風格。在這樣的積累中,她等來了人生中第一個大型實體出版項目——與英國知名出版社DK合作的一本百科全書插畫創作。
機會的到來頗具偶然性。英國DK出版社的編輯在雜志上偶然看到她繪制的一幅老虎插畫:一半具象、一半虛空,既保留了動物的真實結構,又在形式上保留了想象的空間。這種介于現實與夢境之間的風格,恰好契合了他們正在籌備的“夢的百科全書”項目。于是,出版社很快聯系了麥瑋桐,正式敲定合作。
“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我非常開心,也很緊張。”麥瑋桐回憶道,“這是我第一次獨立完成一本實體書的全部插畫,意味著從風格探索到節奏安排,都要自己來把控。”
項目之初,為了讓插畫既符合科學解釋的邏輯,又具有吸引力和幻想色彩,她花了半年時間與編輯不斷磨合,反復嘗試調整畫風,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因為書籍內容圍繞“夢的存在”展開,需要插畫在邏輯與想象之間游走,既不能太跳脫,也不能流于平淡。等到風格確定下來后,大量插畫工作接踵而至,而時間已相當緊迫。
在創作后期,麥瑋桐的靈感幾近枯竭,只能依靠過往經驗和對畫面的熟練掌控強撐下來。她曾在3個月內完成108幅插圖,創下個人最快的創作紀錄。最終,這本書順利出版,并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也讓她真正打開了進入國際出版插畫領域的大門。
除了出版社項目,麥瑋桐也積極參與商業品牌合作。在牛年春節,她為科顏氏品牌創作了全球新年系列推廣的主視覺及產品包裝設計。在那次創作中,她選擇以濃烈的紅色為主調,融合中國傳統節日元素,并以生肖“牛”的形象構圖,展現熱鬧又祥和的節日氣氛。
“那一年我剛好在國內過年,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投放在商場大屏上,很多人駐足觀看,我覺得挺驕傲的。”麥瑋桐說。
文化連接
2021年,麥瑋桐在倫敦創辦了一家面向亞洲插畫師的經紀公司,主要為亞洲插畫藝術家對接海外項目。談及創業初衷,她坦言,是因為“看到太多遺憾”。許多國內插畫師作品優秀,卻常因語言、流程不熟等現實問題與機會擦肩而過。
身為自由插畫師,她熟悉行業運作,具備一定的語言與地理優勢,便開始嘗試為他人“搭橋”。目前,公司已與BBC、《紐約時報》等建立了穩定合作,逐步成為連接亞洲創作者與海外市場的平臺。
2023年10月,《哈利·波特魔法圖鑒》全球同步出版,包含35種語言版本,由7名國際插畫師共同完成。麥瑋桐成為其中唯一的華人插畫師,負責第一章節人物介紹部分的繪制。
“這本圖鑒是一個系列大合集,介紹了哈利·波特故事中的人物、場景和魔法物件。”麥瑋桐說。書籍不僅面向已有的哈迷,也是為尚未接觸這個故事的新讀者設計的入門讀物。
為了完成這部分創作,麥瑋桐重新閱讀了原著小說,在理解角色背景和故事走向的基礎上,提取視覺要素加以呈現。“編輯希望每一幅插畫都能經得起讀者反復翻看,有層次、有信息量。”因此,在構圖之外,她還精心加入一些不易察覺的細節線索,把閱讀經驗融入到了畫面之中。
2024年6月,她受邀在伯明翰設計周發表演講,分享亞洲插畫師的國際化路徑,也講述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所見所思。“我提到了一些亞洲文化在國際視野下被誤解或刻板化的地方,希望更多中國乃至亞洲插畫師能被看見,也希望他們的作品呈現出更多元的文化面貌。”麥瑋桐說。
自倫敦藝術大學求學以來,麥瑋桐在倫敦開啟了自己的插畫之路。在這座城市里,她既是創作者,也是觀察者,從展覽、合作、講座中不斷汲取靈感,也經歷了自由職業帶來的起伏與挑戰。
“畫畫這件事,對我來說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她說得十分堅定。在自由與責任、創作與管理之間,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也讓更多插畫師被世界看見。